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图文详解

前言

随着城市网络化市政管网体系的快速发展,因管线扩容、更新、维修等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现象十分常见,不仅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便,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、噪音污染以及管线交叉损害、城市交通拥堵、商业利益损失等其它方面的社会成本显著增加,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和环境改善的瓶颈。此外,各大城市因新建地铁,导致原有管网设施破坏或者管道改建的情况常有发生。在这种背景下,综合管廊作为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的新模式,逐步得到认可和推广。

简介

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也称“共同沟”、“共同管道”,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空间,将电力、通讯,燃气、供热、给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在该隧道内,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、吊装口和监测系统,实施统一规划、设计、施工和维护。具有综合性、长效性、可维护性、高科技性、抗震防灾性、环保性、低成本性、投资多元性和营运可靠性等特点。

类型

综合管廊根据所收容的管线性质可分为干线综合管廊、支线综合管廊、缆线综合管廊、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四种;按照断面形式可分为矩形、圆形、半圆形和拱形综合管廊,目前规划建设以矩形断面居多。根据舱位数量可以分为单舱综合管廊、双舱综合管廊及多舱综合管廊。

管廊建设效果图

管廊建设实景图

管线类型

干线综合管廊: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,采用独立分舱敷设主干管线的综合管廊,负责向支线综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务。其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、覆土深、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,具有高度的安全性,维修及检测要求高。

支线综合管廊:支线共同沟为干线综合管廊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,设置在道路两侧或单侧,采用单舱或双舱敷设配给管线。其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,施工费用较少,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。管廊断面尺寸一般与干线综合管廊一样,有的还比干线综合管廊大。

缆线综合管廊:电缆沟一般埋设在人行道下,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,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。其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,埋深浅,建设施工费用较少,不设有通风、监控等设备,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。

断面类型

矩形断面:建设成本低、利用率高、保养维修操作和空间结构分割容易、管线敷设方便,一般适用于新开发区、新建道路等空旷的区域。

圆形断面:一般用于支线型市政综合管廊和缆线型市政综合管廊。可以在繁华城区的主干道和穿过地铁、河流等障碍时采用盾构掘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,这样可以减少对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通的影响,保护了市容环境。但是圆形断面比矩形断面的利用率低,建设成本较高,而且容易产生不同市政管线之间的空间干扰,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和各管线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。

施工方法

明挖现浇法:利用支护结构支挡条件下,在地表进行地下基坑开挖,在基坑内施工做内部结构的施工方法。其具有工艺简单、施工方便、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,工期长。适用于城市新建区的管网建设。

顶管法:当管廊穿越铁路、道路、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,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。在施工时,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,用支撑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,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。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。无需明挖土方,对地面影响小;设备少、工序简单、工期短、造价低、速度快;适用于中型管道施工,但管线变向能力差,纠偏困难。

明挖预制拼装法: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,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。特点是施工速度快,施工质量易于控制,模具重复利用率高,管廊施工量大的情况下工程总造价相对比较低。

盾构法:使用盾构在地中推进,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,防止发生隧道内的坍塌,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开挖,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,靠推进油缸在后部加压顶进,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,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。

浅埋暗挖法:在明挖法和盾构法不适应的条件下,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。它具有灵活多变,对道路、地下管线和路面环境影响性小,拆迁占地少,不扰民的特点,适用于已建区的改造。

附属工程

通风系统

消防设备

监控系统

照明系统

支架工程

管廊案例

昆明地下综合管廊

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

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管廊

圆形管廊内部

矩形管廊内部

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

管廊内部

       变形缝是管廊结构防水中公认的薄弱环节。出现渗水后,处理也极其困难,认真分析渗水的原因,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,按照“防排结合,防为基础;多道防线,刚柔并举;因地制宜,综合治理”的 地下防水原则选用和设计针对性的方案来进行维修。防水的作法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,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块。

管廊渗漏水维修工程案例:

▶宁波东部新城管廊渗漏水治理工程

▶苏州管廊变形缝堵漏密封工程

▶南方某管廊伸缩缝治理工程